# 青霉素160萬皮試液的配制攻略## 引言青霉素是由青霉菌產生的一種抗生素,自從20世紀30年代被發(fā)現以來,它在醫(yī)學上發(fā)揮了巨大的作用,挽救了無數病人的生命。在臨床應用青霉素之前,通常需要進行皮試,以檢查患者是否對青霉素過敏。本攻略將詳細介紹青霉素160萬皮試液的配制方法,包括所需材料、操作步驟、注意事項等。## 一、材料準備### 1. 基本材料- **青霉素藥品**:選擇合適的青霉素產品,常用的是青霉素鈉或青霉素鉀鹽。 - **生理鹽水**或**無菌水**:用于稀釋青霉素,應選用無菌的液體,以避免污染。 - **注射器和針具**:用于抽取和注射液體,建議使用一次性、無菌的器具。 - **試管**或**干燥的無菌容器**:用于青霉素的配制。### 2. 助理材料- **電子天平**:用于稱量青霉素。 - **酒精棉球**:用于消毒針具和皮膚。 - **標簽紙**:用于標記配制液的濃度和日期。 - **pH試紙**(可選):用于檢測液體的酸堿度。## 二、配制步驟### 1. 計算劑量根據需要配制的最終濃度進行計算。青霉素160萬單位通常指青霉素的總活性單位,1 ml通常約含1000-2000單位,因此我們需要考量需要的總量。例如,若準備10 ml的青霉素160萬單位:\[ 1600000 \text{單位} / 1000 = 1600 \text{ml} \]#### 注意:1. 青霉素的單位換算請根據具體產品說明書或藥理資料。 2. 必須精準測量和計算,以確保皮試的有效性。### 2. 稱量青霉素1. 打開青霉素藥品包裝,取出適量的青霉素粉末。 2. 使用電子天平準確稱量所需的青霉素粉末。根據上述計算,稱量出相應的劑量。### 3. 稀釋1. 將稱量好的青霉素粉末放入準備好的無菌容器中。 2. 使用生理鹽水或無菌水,緩慢加入到青霉素粉末中。一般添加5-10 ml的溶劑,此時應輕輕搖晃或輕擊容器壁,使青霉素粉末完全溶解。 3. 保證青霉素完全溶解后,根據需要的目的,加至最終的體積。### 4. 質量控制1. 檢查配制的青霉素液體是否清澈,無異物漂浮。若出現沉淀或渾濁,說明配制失敗,需重新配制。 2. 使用pH試紙檢測溶液的酸堿度,應在6.0-7.0之間,若不合格,則需要調整。### 5. 標簽和儲存1. 使用標簽紙清晰注明液體的配制日期、成分、濃度及有效期。 2. 將配制好的青霉素液體放入冰箱中儲存,一般不超過72小時,需盡量減少反復冷凍。## 三、皮試操作在患者皮試前,需提前準備好器具與環(huán)境。### 1. 環(huán)境消毒- 在配制區(qū)域內進行全面消毒,包括工作臺、儀器設備。 - 佩戴一次性手套,做好個人防護。### 2. 確認患者信息- 檢查患者的病歷,確認是否有青霉素過敏史。 - 詢問患者是否有近期用藥歷史,以排除過敏風險。### 3. 皮試實施1. 用酒精棉球消毒將要注射的皮膚區(qū)域,通常為前臂內側。 2. 使用無菌注射器吸取0.1 ml的青霉素液體。 3. 進行皮內注射,注意注射過程中不應進入血管。 4. 注射后,輕輕按壓注射部位以避免藥液外溢。### 4. 觀察反應- 注射后觀察患者至少20分鐘,監(jiān)測是否出現紅腫、瘙癢等過敏反應。若有明顯不適,立即停止觀察并就醫(yī)。## 四、注意事項1. **藥物保管**:青霉素應保存在適宜的溫度和環(huán)境中,避免陽光直射。 2. **配制衛(wèi)生**:在整個配制過程中,需保持手部及器具的無菌狀態(tài),以防交叉感染。 3. **配制周期**:青霉素的配制應確保在短時間內完成,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外界環(huán)境中。 4. **記錄管理**:及時記錄每一次配制的劑量和日期,以便于后續(xù)跟蹤及監(jiān)管。## 五、總結青霉素160萬皮試液的配制是一項需要細致和專業(yè)技能的任務,須嚴格遵循醫(yī)學標準操作程序。準確配制不僅影響青霉素的有效性,還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安全。希望本攻略能為醫(yī)務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幫助。
上一篇:眾途適正何勞問,一理觀心本自然
下一篇:我要我們一起死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