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是班杰明·布洛斯基?這個陌生的名字,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關于中國電影史的種種論述中,只出現(xiàn)過一百余字的簡單介紹,草草不詳。在漫長的半個多世紀里,他的名字上布滿厚厚的灰塵,幾乎同那群20世紀初來華拍影片、放電影、經(jīng)營戲院的外國“淘金者”一起,湮沒于時間的縫隙—然而,如果說香港電影迄今為止真的有了一百年(這一點電影研究界尚有爭論) ,“布洛斯基”卻是個無論如何繞不過去的標桿,因為這個紀元的起點,就是布洛斯基1909年在香港投資拍攝的短片《偷燒鴨》。 留學美國學電影的導演程樹仁,在1927年載于《中華影業(yè)年鑒》的《中國影業(yè)史》中就曾有記錄:“前清宣統(tǒng)元年(西歷1909年) ,美人布拉士其在上海組織亞細亞影片公司攝制《西太后》、《不幸兒》,在香港攝制《瓦盆伸冤》、《偷燒鴨》。”以上程樹仁提及的四部“亞細亞出品”,現(xiàn)在都沒辦法看到了,惟有《偷燒鴨》留下了... (展開全部)
上一篇:而我對你的愛卻無法一筆抹去
下一篇:青蔥玉樹甘泉色,零落彫胡太液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