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1年,日軍入侵山海關,華北形勢告急,故宮博物院決定將館藏精品轉移,以避戰(zhàn)火浩劫。文物由北京經上海、南京輾轉運抵位于大后方的四川和貴州,最后保存在樂山、峨嵋、安順等偏遠地區(qū)。至抗戰(zhàn)結束后,陸續(xù)運回南京,之后部分被運送到臺灣,部分回歸北平本院,部分留在南京。 文物南遷工作歷時十五年,近二萬箱、近百萬件文物,行程數萬公里,曾經在徐州、鄭州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、在峨嵋經受了大火的考驗,但都能化險為夷,文物沒有丟失損毀,這是中國文物保護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奇跡,也是中華文明史上的奇跡。南遷之路是一條充滿艱險的道路,無數的人力物力,無比崇高的責任心,無與倫比的勇氣,鋪平了這條道路,其中的艱辛困苦和危急是難以想象的。 由于南遷工作是在保密狀態(tài)下進行的,所以長久以來一直帶著神秘的傳奇色彩。特定的歷史條件決定了事件的特殊性,在這樣環(huán)境中的第一代故宮人寧致遠、范思成、方... (展開全部)
上一篇:不上車你會后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