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秋泓畔:詩意流淌的歲月如歌
三秋泓畔,這名字便帶著幾分詩意。泓,水之深廣者;畔,水之邊際處。三秋,則分明是九月的別稱。三個字連綴起來,便勾勒出一幅秋水長天的畫卷,使人不期然地想起"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"的意境來。這泓畔的歲月,竟如歌般流淌,不知是歲月本身有歌的韻律,還是人心在歲月中譜出了歌的旋律。
三秋泓畔的景致,四季各有不同。春來水漲,岸邊的柳樹抽出嫩芽,遠(yuǎn)望如煙如霧;夏日水滿,荷花盛開,蜻蜓點(diǎn)水,頗有些"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頭"的趣味;秋至水清,天高云淡,落葉飄零,水面鋪金;冬臨水瘦,寒波澹澹,偶有野鴨游過,劃破一泓寂靜。這四季輪回,恰如一首循環(huán)往復(fù)的歌謠,每個音符都恰到好處,每個樂句都意味深長。
水邊的居民,多是些上了年紀(jì)的人。他們每日清晨便踱到水邊,或垂釣,或閑坐,或打太極。有位白發(fā)老者,日日提著一把舊二胡,坐在同一塊青石上,拉些不知名的曲子。那琴聲時而歡快,時而哀怨,隨他的心情起伏變化。我曾問他拉的是什么曲子,他笑而不答,只說:"隨便拉拉,心里有什么就拉什么。"原來他拉的,不過是歲月的回聲罷了。水邊的老柳樹下,常有幾位老太太圍坐,一邊擇菜,一邊閑話家常。她們的聲音不高,卻傳得很遠(yuǎn),與風(fēng)聲、水聲混在一處,竟也成了一種自然的和聲。
三秋泓畔的詩意,多半來自那些不經(jīng)意的瞬間。一個雨后的黃昏,我曾見一位穿藍(lán)布衫的老者,獨(dú)自站在水邊,望著遠(yuǎn)處的山影出神。他的身影倒映在水中,與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那一刻,時間仿佛靜止,天地間只剩下那一個凝立的剪影。又有一次,清晨薄霧中,兩個孩童追逐著跑過堤岸,笑聲清脆如鈴,驚起一群水鳥,撲棱棱飛向遠(yuǎn)方。這些畫面,不需任何修飾,本身就是詩,就是歌。
水是有記憶的。三秋泓畔的水,見證了多少悲歡離合,承載了多少無聲的訴說。有人在此告別,有人在此重逢;有人對著水面哭泣,有人望著波光微笑。所有的情感,最終都沉淀在水底,化作泥沙的一部分。而那些浮在水面上的,則是陽光的碎片,是月亮的倒影,是風(fēng)的指紋,是時間的刻度。
歲月如歌,是因?yàn)槿诵哪芨兄渲械捻嵚?。在三秋泓畔,日子看似平淡如水,?shí)則暗流涌動。每個生命都在譜寫自己的樂章,或高亢,或低沉,或急促,或舒緩。這些樂章交織在一起,便成了歲月的交響。那位拉二胡的老者,那些閑話家常的老太太,那個凝望山影的藍(lán)衫人,那些嬉戲的孩童,都是這交響樂中不可或缺的音符。
三秋泓畔的詩意,不在遠(yuǎn)方,就在眼前;不在他處,就在此處。它流淌在每一滴水中,飄蕩在每一縷風(fēng)里,隱藏在每一片落葉背后。發(fā)現(xiàn)它不需要特別的才能,只需要一顆安靜的心。當(dāng)我們的心靜下來,便能聽見歲月如歌的流淌,便能看見詩意在平凡中的綻放。
這泓畔的歲月,終究會繼續(xù)流淌下去。而我們,不過是這長河中的一滴水,一朵浪花,一個轉(zhuǎn)瞬即逝的倒影。但正因?yàn)槿绱?,每一個當(dāng)下才顯得珍貴,每一次凝望才充滿意義。在三秋泓畔,歲月如歌,而生活本身就是最美的詩篇。
下一篇:蘇媚與趙春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