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神榜: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祛魅與復魅儀式
當新版《封神榜》電視劇在全網熱播,引發(fā)新一輪神話熱潮時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部古裝神話劇的成功,更是一場綿延三千年的文化儀式的現(xiàn)代演繹。從商周之際的民間傳說到明代許仲琳編纂的《封神演義》,再到21世紀的各種影視改編,"封神"這一文化母題如同一條永不干涸的河流,在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中流淌。為何這個看似古老的故事能夠持續(xù)激發(fā)創(chuàng)作靈感與觀眾熱情?答案或許在于:封神故事本質上是一場永恒的祛魅與復魅儀式,它既解構又重建著中國人對權力、道德與超自然力量的理解,而這種解構與重建的過程,恰恰呼應了每個時代的精神需求。
封神故事的核心是一場宏大的權力更迭敘事。商紂王的暴政與周武王的仁義形成鮮明對比,姜子牙封神的過程則是對舊秩序的徹底清算與新秩序的莊嚴確立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這場權力轉移中,超自然力量——各路神仙、妖魔、道士——深度介入人間政治,使得改朝換代不僅是人間的軍事較量,更是一場宇宙級別的正邪大戰(zhàn)。這種敘事結構實際上是對現(xiàn)實政治權力更替的"祛魅"過程:通過將復雜的政治斗爭神話化、儀式化,把血腥的權力爭奪轉化為善惡分明的道德劇,從而賦予政權更迭以神圣合法性。在當代語境下觀看這一情節(jié),觀眾不難產生微妙共鳴——我們同樣生活在一個渴望為權力尋找道德基礎的時代,封神故事提供了一種想象性的解決方案。
深入分析封神人物的塑造,會發(fā)現(xiàn)一個耐人尋味的現(xiàn)象:那些被封神的人物,往往兼具悲劇性與崇高感。比干挖心、伯邑考遇害、聞仲戰(zhàn)死……這些角色的命運軌跡不是簡單的善惡報應,而是充滿了古希臘悲劇式的命運掙扎。當姜子牙在封神臺上念出一個個名字時,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文化記憶的"復魅"儀式——通過神圣化的命名行為,將死亡轉化為永恒,將失敗升華為崇高。這種處理方式超越了簡單的道德教化,觸及了人類面對命運時的普遍困境。當代觀眾為這些角色動容,正是因為這種悲劇審美超越了時代隔閡,直擊人心最柔軟的所在。新版電視劇如果能夠把握住這種悲劇張力,而非簡單呈現(xiàn)特效奇觀,就能真正喚起觀眾深層次的情感共鳴。
從民間說書到文人小說,從戲曲舞臺到影視屏幕,封神故事的每一次嬗變都是對前版本的祛魅與創(chuàng)新。明代小說《封神演義》將散落民間的傳說系統(tǒng)化,同時也注入了當時的價值觀;90年代的電視劇版受限于技術條件但強化了人性刻畫;而新版則借助頂尖視覺特效,打造出一個更為炫目的神話世界。這種嬗變過程中,不變的是故事內核,變化的是敘述方式與價值側重。每一次改編都是一次文化祛魅——剝離前版本中不再符合時代精神的內容;同時也是一次復魅——為故事注入新的神秘感與吸引力。新版電視劇中,我們能看到對女性角色(如妲己)更為復雜的塑造,對權力斗爭更為現(xiàn)代的解讀,這些都是當代創(chuàng)作者對古老文本的祛魅式解構與創(chuàng)造性重構。
封神故事中的超自然元素在當代科技語境下呈現(xiàn)出新的意義。在一個科學理性主導的時代,觀眾為何仍為騰云駕霧、呼風喚雨的神通所著迷?這實際上反映了人類精神世界中理性與神秘主義的永恒拉鋸。封神故事中的法術斗寶既是對科技力量的隱喻性表達(想想姜子牙的打神鞭與當代高科技武器的相似性),也是對科技至上觀念的潛在批判——在法寶對決中,最終決定勝負的往往不是法寶本身,而是使用者的道德境界。新版電視劇如果能夠把握這種辯證關系,就能讓特效場面不僅僅是視覺奇觀,更成為對科技文明的隱性 commentary。當觀眾驚嘆于熒幕上絢麗的法術效果時,他們也在不自覺間參與了一場關于理性與神秘、科技與倫理的古老思辨。
將封神榜視為中國文化基因的重要片段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它如同一面鏡子,映照出民族心理的深層結構。封神故事中體現(xiàn)的"天道循環(huán)""善惡有報"觀念,是中國人對歷史規(guī)律的根本理解;"英雄封神"的敘事則滿足了平凡人對超越性存在的向往。當當代觀眾追劇時,他們不僅是在消費娛樂產品,更是在無意識中參與一場文化認同的儀式。新版電視劇的熱播,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轉型期民眾對道德確定性的渴望——在一個價值多元乃至混亂的時代,封神故事提供的清晰善惡分野、因果報應,具有強大的心理慰藉功能。這種集體心理需求,正是封神IP能夠持續(xù)煥發(fā)生命力的社會基礎。
回望封神故事的三千年流變,我們看到的是一部活的傳統(tǒng)文化如何在每個時代自我更新。新版《封神榜》電視劇的熱播不過是最新的一個章節(jié),這場跨越千年的祛魅與復魅儀式仍將繼續(xù)。當制作團隊以現(xiàn)代視聽語言重新講述古老故事時,他們實際上是在進行一項危險而崇高的工作——既要保持故事的神秘魅力,又要使其與當代價值觀對話;既要滿足觀眾的懷舊情緒,又要提供新鮮的審美體驗。這種平衡一旦成功,封神故事就能再次證明其不朽的生命力。
在2115年,當我們的后代觀看他們時代的封神改編作品時,或許會驚訝于這個故事穿越時空的能力。而今天的我們,正處在這條漫長文化鏈的一環(huán)上,既是古老傳統(tǒng)的繼承者,也是未來版本的奠基人。封神榜之所以能夠持續(xù)熱播,正是因為它永遠不只是關于過去的神話,而是關于我們是誰、我們信仰什么的一面魔鏡——每次凝視,都能照見不同時代的中國心靈。
下一篇:無毛時代的美麗探索